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探究【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点,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框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研究过程;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使学生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俗话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话直接指向的就是学习数学最本质的特质“动脑”,也就是说在数学课堂上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思维,一定要“动”起来,一定要“活”起来。我们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参与了操作、交流、分析等活动,他们的外在形式确实是“动”了起来,但是这些学生的眼神是呆滞的,操作实验并没有引起他们学习的乐趣和热情,他们的思维并没有被积极、主动地调动,这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的自主学习。而那些眼神灵透,面对学习活动始终是积极主动、精力充沛、乐在其中的学生,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在课上的思维始终在“动”着、“活”着,这些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做到了我们所追求的自主学习。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过程,因此,教师所选择的课堂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自主式、
f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活动的自由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教师要通过更新教学方法,设计出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活动,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学生主动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普遍感觉数学比较难学,除了数学课堂内容本身的原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学生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而习惯的养成和方法的掌握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叶圣陶先生多次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意在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克服学习困难;注意学法指导,培养求知动机;加强元认知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有效的教学工作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三、创新情境,使学生主动提问,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强烈的好奇心,教师不仅要充分地注意和理解学生的好奇心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