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开裂。
2、正火
将工件加热后,保温适当时间后在自由流通的空气中冷却得到球光体组织。对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正火目的是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对过共析钢或合金工具钢,正火目的是减少渗碳体数量,便于球化退火。对不太重要的工件,目的是细化晶粒,使组织均匀化,提高机械性能,可作为工件的最终热处理。
3、淬火
将合金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快速冷却,获得不稳定组织。淬火后的工件再配合适当的回火,使金属材料达到使用要求。如刃具和模具要求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多种轴类和齿轮要求较好的韧性都是通过淬火和回火来达到的。
钢件淬火通常用水、油和盐、碱的水溶液作为淬火介质,使用什么介质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及对工件的技术要求,形状简单,截面较大的碳素钢件多在水中淬火,合金钢和复杂的碳素钢件多在油中淬火。
4、回火
为消除残余应力及获得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将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然后冷却到室温。淬火后的工件应及时回火,这是由于淬火马氏体是不稳定的组织,回火促使其组织结构稳定,保持工件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形状和尺寸的改变,其次回火可降低淬火工件的脆性,减少和消除内应力,最后回火可获得要求的强度,硬度和韧性,以满足工件使用要求。
根据加热温度范围,回火可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回火,其中低温回火应用于高碳工具模具、量具、渗碳后表面淬火的工件;中温回火用于多种弹簧、弹性夹头及锻模;高温回火用于重要工件如轴、齿轮、连杆和螺栓等。
第8页共50页
f5、表面热处理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概述
仅对工件表面加热、冷却而不改变成分的热处理称为表面热处理。最常用的是表面淬火,使工件表层变硬,而心部仍保持原来的组织。表面淬火使工件表面具有较好的硬度和耐磨性。
表面淬火有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和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等。火焰加热是用氧气乙炔(或氧气煤气)混合气体燃烧的火焰,喷射加热工件表面,然后再喷水冷却,这种方法设备简单,淬硬速度快,成本低,但火焰加热表面容易过热,淬火效果不稳定。
利用中、高频(频率一般为500~30万HZ)高变电磁场在工件表面产生感应电流进行加热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感应电流在工件截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心部电流几乎等于零,表面电流密度极大,这个现象称为集肤效应。频率越高,电流密度极大的表层越薄。工件表层可迅速被加热,几秒钟即可使温度升高800~1000℃,而心部仍接近室温。一但表层温度上升到淬火加热温度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