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谈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始终贯穿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调动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美育的培养,使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关键词: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美育培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正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美育的培养,使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呢?我认为,必须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围绕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来进行。一、丰富审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人认识审美对象的能力,它包括完善的人化的感官、知识和生活经验等。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在审美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人的审美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都离不开视觉和听觉的直接感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观察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f(一)经常带领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巍峨的高山,奔腾的大江,挺拔的青松,翱翔的苍鹰,给人以壮美之感;春花秋月,青山绿水,白云初晴,流莺争鸣,则使人感到秀丽柔美。生机盎然、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为美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在组织学生去观赏大自然的美景时,要注意和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如《海上日出》《黄山奇石》《日月潭》《瀑布》等。在教学这类写景的课文时,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赏同类或相似的景物,做到课内外相结合。(二)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录像等教学资料中的自然景观由于受到时空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主要通过有关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来认识客观世界。我们在运用这些图片、声像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注意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要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如:先看整体,再看部分,最后回到整体;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等。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如形状、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