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前期。(1)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370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超过322亿元,增长木1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增长20;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49万吨,小麦、大豆、玉米、禽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居全省前列;煤电、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刘庄煤矿、阜阳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为阜阳市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经济发展思路逐步清晰。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xx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和“优化一产、强化二产、繁荣三产”的经济发展思路,确定事关我市经济发展全局的“6611”工程,作出了“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重大决策,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以区域性加工制造业中心、优质安全农产品供应中心、商贸物流集散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性中心城市。(3)xx中心城市正在形成。“十五”末,阜阳市区建成区面积已达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总规模达50万人。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上海华源、香港华润、江苏大亚、南京雨润、河北顶大、国投新集集团等一大批企业入驻阜阳。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地位初步确立,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全省第二。(4)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加快。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
18
f入达到203亿元以上,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长的稳定性和内在动力增强。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村人口加速向城镇转移,2006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31。(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17元。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生态市建设全面启动。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住房、通讯、交通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2002~2007年阜阳市GDP见下表
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2007GDP总额(亿元)209217263324370460增长率可比价411010410313136
19
f二、房地产市场宏观形势分析及预测1、国内宏观市场分析(1)市场回顾
20
f政策成为影响2006年乃至中期内房地产市场和行业发展的关键变量。在始自2006年4月的宏观调控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诸多政策,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如:
21
f2加息:4月27日和8月21日,央行上调各档次房贷利率;5国六条:5月17日,提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六措施,拉开今年调控序幕;8九部委“十五条”:5月29日国办发200637号文对“国六条”细化,提出90平米、双70标准;13二手房征营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