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人体一系列的异常生理改变,而积极的情绪总是伴随着身体运动的活跃。因此,采血护士可用符合心理学护理规范的态度、言语和行为等,有意识的影响献血者的感受和认识,消除其恐惧和紧张状态。最大可能地保证顺利献血,特别是对初次献血者,其较缺乏相关知识的了解,心存疑虑,恐惧心理较为明显,极易发生献血反应。为了保护献血者的安全、确保血液的质量和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献血反应至关重要。在采血时护士应边操作边注意观察,如发现献血者有精神紧张或精神状态欠佳时,要主动地、有意识地和他们交谈,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以消除献血者紧张情绪,避免献血反应发生。一旦献血者发生头晕、心慌、气闷,出冷汗或晕厥时,医护人员要立即采取保护性措施,及时停止采血,让献血者平卧在空气流通的地方,取头低足高位,松开衣领处纽扣、领带和松开裤袋,给献血者喝些糖开水;血压明
f显降低者要静脉推注50葡萄糖水50100ml;对抽搐者应使用开口器,避免其咬破舌头和嘴唇,并刺激人中穴位或肌肉注射镇静剂以解除抽搐。同时医护人员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献血者了解到通过休息和对症处理,症状很快就会消失,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既防止献血者之间的“连锁反应”,又消除发生晕厥的献血者的恐惧心理。街头献血屋无偿献血的参与者多为年轻人,职业和行业分布较广泛、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人员结构呈多元化,故应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如在献血过程中选择与献血者身份相适应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友善的微笑、关切的问候、鼓励性和积极暗示性的语言均可给献血者以心理支持,改善其情绪。通过适当的心理干预,街头献血屋献血反应的发生率降为064,较应用一般护理方法组的132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适当的心理护理可减少街头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笔者认为心理护理应是每位献血者采血过程中的必备内容之一。参考文献[1]解亚宁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8142[2]肖星甫输血技术手册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021[3]李鸣杲情绪与情感沈阳:辽宁科学科技出版社,19925256[4]孙洪艾,陈晓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临床输血与检验2002,24:16[5]孙姝丽,王美秋,高丽青岛市无偿献血者中献血反应调查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2,152:134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