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的检测与被PCBs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摘要:多氯联苯PCBs系一组化学性质极其稳定的氯代芳烃类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干扰物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污染物之一而土壤是多氯联苯的最主要的归趋之一,土壤中的多氯联苯会通过植物富集和生物放大作用进入食物链,更大程度的影响到人类的健康,所以对土壤中PCBs的含量有效实用的测定方法以及被污染土壤的修复的研究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PCBs的实用检测技术与土壤修复技术。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的介绍了多氯联苯(PCBs)的危害和污染现状;第二部分主要讲了目前常用的土壤中PCBs的检测技术;第三部分介绍了多种被PCBs污染的土壤的修复技术。关键词:多氯联苯PCBs土壤检测修复0前言多氯联苯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首先从煤焦油萃取物中分离出的,并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商业合成。这种化合物在二十世纪被广泛运用于工业变压器和电容器。然而,早在1933年人们就发现了多氯联苯具有毒性。动物实验表明,PCBs对皮肤、肝脏、胃肠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的病变甚至癌变都有诱导效应。PCBs的急性毒性很低,但是人类如果长时间暴露在低剂量环境中就可能导致氯痤疮、其它缺乏或增生反应、内分泌紊乱、肝中毒、生殖系统中毒以及致癌作用。最典型的PCBs公害事件就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在日本九州、四国等地区的—米糠油事件‖,总计患病者5000多人其中死亡人数达百余人,很多人患上不同程度的恶性肿瘤,实际受害者超过1万人。PCBs可以通过工业废物排放、密封存放点渗漏、垃圾堆放场沥滤液渗漏、含PCBs的城市垃圾焚烧和工业焚烧及大气的干湿沉降等途径进入土壤沉积物环境[7]约占环境PCBs总量的97。PCBs越来越多的进入土壤,土壤中的多氯联苯通过植物富集和生物放大作用进入食物链,更大程度的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具有潜在的致癌生物效应。所以监测土壤中PCBs的含量、研究土壤中PCBs的去除方法使被污染土壤得以修复成为摆在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多氯联苯的检测技术多氯联苯的检测技术主要有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其中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GC法[1]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等。生物分析技术则是利用生物对PCBs的某些特征反应以实现对环境中PCBs的检测主要包括生物传感器检测法、表面胞质团共振SPR检测、以Ah受体为基础的生物分析法和酶联免疫检测法。
f11化学分析检测技术111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分析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