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7口风琴伴奏的双音分解和弦有一定难度,并且调是1=G,伴奏谱上“7”出现次数较多,“7”音的音名位置是F,要对学生讲清楚。8打击乐伴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不要包办代替,但要合理合情。9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教学反思
3
f课时教案
课题教材简析欣赏乐曲《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欣赏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能认识筝和筝的音色特点。2、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学生融入到乐曲的情境中。
3、欣赏乐曲,表达情感(文字或绘画),从而了解音乐与文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的联系,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景上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Fa”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磁带多媒体课件书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和《渔舟唱晚》意境相符的图片,
补充修改
启发学生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挥内心听觉从静止的画面上能听到什么。
对于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事物,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用语
言去描绘,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他同样能够抒发我们的内心情感。我们的先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创作了一首古筝曲,叫做《渔舟唱晚》。
2、引出古筝曲《渔舟唱晚》a介绍筝的外形:琴弦、雁柱、前岳山、后岳山等等。
(使学生了解各部位的作用)
b简要介绍古筝的历史、流派以及音色。c让学生尝试弹一弹古筝,感受乐器的音色。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
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
4
f板书设计
教师解答:简介中国民族五声音阶。二、欣赏《渔舟唱晚》: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慢板。
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
这段旋律从前一乐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