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方法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是在心灵深处不断孕育强大学习动力的自我教育。中国自古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思想。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很多学生感恩意识极其缺乏,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想信念缺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感恩教育至关重要,不可忽视。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感恩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思想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教育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感恩教育的成败。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让学生弄明白,“何为感恩”及“为何感恩”。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支
f点。感恩由识恩、记恩、谢恩和报恩四个环节构成。首先要“识恩”。当父母、老师、朋友乃至大自然有恩与我们时,我们要细心地去发现,并在思想中产生感恩意识,这就是“识恩”。“识恩”后,我们要把别人的恩惠记在心里。“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是“记恩”的例证。“谢恩”是第三个环节,就是对别人的恩惠表示感谢,这会增加对方的愉快感。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报恩”“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落脚点都是“报”。我们的感恩对象太多了,包括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大自然……要引导学生认识:父母“养育”了我们,老师“教育”了我们,我们对他们的回报有多少?乌鸦尚知反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切记:报恩。“施恩勿念,受恩勿忘”,这将永远是我们的处世情怀。通过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会做事不如会做人,会做人不如会感恩。
二.家长、教师应做学生感恩的表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方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说家长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活出感恩的生活,善待他人,善待生活,帮助孩子明白,当得到别人对自己的付出给自己带来快乐时,
f要为带来快乐的人献上感谢,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感谢别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