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仅为中国的13。(2)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随着我们能源价格体系改革的推进,以前被人为压低和扭曲的水、电、煤、油、气等能源价格正在走向回归,从而使企业生产消耗的能源成本大幅上升,这给中国相关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发展的竞争力。(3)汇率上涨,人民币升值。币汇率的节节走高,银行利率上升,传统的中国制造业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3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在中国成为世界出口第一大国的同时中国成为全球反倾销的头号目标。目前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都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由于在价格等方面体现出的强劲竞争力,“中国制造”在一些西方市场可谓“攻城略地”,获得了不少的市场空间。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制造”也在海外产生了某些“利益冲撞”,海外针对“中国制造”的无理指责日渐增多,吹毛求疵者日渐增多,贸易摩擦也日渐增多。
4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依然是“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制约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科技实力不强、信息化程度不高、服务业不发达、低水平重复建设、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依然存在。总体上看,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是:市场结构过于分散,企业竞争过度集中于价格竞争;企业进入和退出存在障碍,影响了产业竞争效率的提高;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缺乏;合理的分工合作秩序尚未形成,企业生产专业化水平较低。产能落后导致产能过剩,缺乏核心技术导致附加值低,产业分散导致龙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差。
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变的途径
f1树立创新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不能再停留在对国外先进技术产品的简单模仿上,改变只赚取微薄加工费的状态,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其次,要建立起科技创新的机制,鼓励科技研发;再次,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大力推行人才战略。通过政府的引导建立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联系,要把产、学、研紧密地连接起来,做到不脱节,使科技创新体系内各个要素互动,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人才能够尽其所用。
2增强品牌意识、创立自主品牌
美国营销大师阿尔里斯说,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经济是建立在品牌之上的,而非建立在商品之上的。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精心培育品牌,着力营造品牌,提高品牌价值,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知名品牌。首先,品牌建设来自于技术创新策略,只有进行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