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的探索和思考
审计署在其颁布的《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我国“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作为效益审计的组成部分,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也在实践中起步和发展。
一、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选项
确定效益审计项目是开展效益审计的第一步。要把部门预算执行作为效益审计项目来对待,就必须经过选题、论证和确立的过程。为此应做到三点:
一确立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观
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实行的是财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有的国家绩效审计占了80%的审计资源。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制度和环境决定了各国绩效审计的特点。我国的效益审计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制度和环境相适应,不可能照搬国外模式,而应结合财政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种审计开展,借鉴国外绩效审计的经验和做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效益审计之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们必须确立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观,不应把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与效益审计对立起来,分割开来。部门预算本身就是个效益概念,为事项而预算,为成事而执行预算。因此,把部门预算执行作为一个效益项目,这与效益审计的要求完全相符。只有树立这样的观念,我们才能主动地做好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
二抓住效益审计本身固有的共性
效益审计有本身固有的特征,这就是各国绩效审计的共性,即检查评价审计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简称“三E”,有的国家还加上了环境性、适当性等。
所谓经济性Eco
omy,是指对一项活动在保证其质量的前提下,将其资源消耗量降到最低水平;所谓效率性Efficie
cy,是指对一项活动在保证其质量的前提下,以一定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或实现一定的产出使用最小的投入;所谓效果性EffectiVe
ess,是指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一项活动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之间的关系。抓住效益审计的共性,是开展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的基础。
三掌握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的特性
我们一方面要把握效益审计的共性,另一方面要掌握效益审计的特性。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是辩证统一的。我国部门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是:第一,部门预算,即一个部门实行一本预算,各种收支统一纳入预算管理;第二,部门执行预算,预算执行时,部门的每项开支都要以预算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预算为依据,做到“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第三,部门预算执行的管理实行零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