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及施工需要。
2、区域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21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5
f拟建道路自然地理位于星子县城以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亚势带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14371毫米,年平均气温15至18℃,1月份平均气温45℃,7月份平均气温292℃。拟建道路所在区域地表水系较为发育,西面邻近鄱阳湖,中间有沟谷穿越,沟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并顺地形倾向向西部鄱阳湖水域径流排泄,流量受季节控制,所以本次项目中间部位设置有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梁桥。道路沿线在ZK03、ZK09以及ZK12处为水塘分布,水深约12m。22区域地质条件拟建道路场地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Ⅰ级)下扬子凹陷(Ⅱ级)与江南古隆起(Ⅱ级)间;次级构造属庐山隆起(为主)与鄱阳断陷之间,赣南大断裂北端西侧。
3、线路工程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拟建道路位于山坡及山谷前缘地带,地形总体东西两侧高,中间低洼,北高南低,沿线各段受人类耕作影响,呈台阶状,场地农作物主要以菜地为主,局部种有地瓜、花生等作物。根据钻探揭露地层情况,沿线地貌主要以山麓斜坡冲、堆积成因的山前平原地貌为主,小部分为残积坡麓地貌。拟建道路周边无已建建筑物,经勘察,拟建道路沿线未发现有地下构筑物及地下管网分布,场地周边环境条件简单,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32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根据线路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拟建道路沿线岩土层可分为9个工程地质大层,3个亚层,上覆土层第①层为近代人工堆填积(Q4ml),第②层为耕土(Q4pd),第③层为全新世冲洪积层(Q4alpl),第④⑦层为全新世冲积层(Q4al),第⑧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残积层Q4el),下覆基岩为燕山期(γ51)花岗岩。现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Q4ml)第①层:灰褐、黄褐色,稍湿,松散,土性主要为杂填土,由人工堆积的粉质黏土、碎石等组成,含砖头、瓦片和生活垃圾等。不均匀的欠压实土。该层仅在ZK13附
6
f近路段见有揭露,层底标高为2054m,厚度为340m。2、耕土(Q4pd)第②层:灰褐色,很湿至饱和,可塑状,由粘性土及石英中粗砂组成,层表局部地段可见少量植物根系,局部地段含大量灰黑色碳化物质,工程性能较差,分布较薄,最大厚度100m,一般厚度050m080m。沿线各路段普遍有分布。3、第四系全新世冲、洪积层(Q4alpl)第③层粉质粘土:黄褐色,饱和,可塑,切面稍有光泽,手捏有砂感,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组份以粉粒和粘粒为主,含石英中粗砂及少量铁锰质结核。该层在拟建桥梁位置处缺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