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意,把作者寄寓在文章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以情传情,这样,文章中所描绘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阐述的道理,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中引起共呜。这样才能使学生像苏霍姆林斯其所说的那样,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结合教材,创设相应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情景中进行学习。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一定的场合中产生的。情境对情感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创设情境,善于将学生带入和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中去,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数星星的孩子》一课的导入,在教学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情境。老师轻轻地说:“这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和1600多年前的小张衡一道遨游在美丽的星空下。(播放轻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教师
5
f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问:”“你们访佛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深蓝的天空,有许许多多的星星”“我看到。了无数颗星星挂在天上,一闪一闪的,好像在向我眨眼睛呢!”“我还看见小张衡躺在奶奶的怀里,耐心地数着星星呢!”老师面带微笑,赞许地说:“你们想得太美了,我们来看看作者写得怎么样?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读书方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这个新课导入的片断,老师把课文,音乐结合起来,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把无声的文字,变成立体的情境,有声的语言在学生面前展现了特定的情境,把学生带到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需要的内驱力,达到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的目的,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没有情感体应的教学必将是空洞的缺乏生机活力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定要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与熏陶,使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相统一。不断丰富儿童的情感内容,使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情趣等各方面都得到更加深刻的发展,促进健康心理和高尚人格的形成,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施实。参考文献:1徐家良《小学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党东群《小学教育心理学》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20014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5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2001
6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