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丝劲陈式太极拳之核心
吴华强洪均生太极拳传人
我自小练过少林拳、举重、摔跤、拳击等。当时经常跟当地喜爱武术的人进行较量,并且跟全国重量级摔跤第二名交流过,觉得他们都并不怎样。
1982年淮阴人请蒋家骏来
授拳,我得知后,便想去跟蒋师切磋。初见蒋师,看到蒋师人瘦小,且比自己矮半头,心想,我肯定能把你摔倒。蒋师知我来意后,便说:“可以,你随便来吧”。于是,我猛扑过去,哪知我刚一出手,便稀里糊涂地被摔出一丈多远,手臂有一个多星期动弹不得。此次交手使我改变了太极拳不能技击的看法,从此一心拜在蒋师门下研练太极至今,使我受益非浅。在此对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讲些拙见,请武术同仁多多指教。陈式太极拳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就是缠丝劲。陈式第十六代陈鑫先生在所著《陈式太极图说》中说:“太极拳,缠法也”。又说:“不明此,即不明拳”。其一语道破了螺旋运动形式的缠法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而陈式第十七代宗师陈发科的入室高徒,太极拳技击家洪均生前辈在所著《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中,对陈式太极拳螺旋运动的缠丝劲及科学力学原理的简释更为透彻精细。首次提出了躯干的缠丝只有顺逆缠的自转而决不允许公转,腿部的顺逆缠和手法上的公转正反旋加自转顺逆缠都作了具体详细的说明。在眼法上首次提出了也有虚实、顺逆之分的规矩,并主张目视固定目标(对方),改变了原来练拳时“眼随手运”不符合实战的眼法。缠法的形成,是要求在练拳运动中,走公转兼自转的螺旋立体旋转形的动作。这种整体螺旋形的动作,不但运行于肌肤上,而且贯穿于全身,使各个关节、肌肉,甚至每个细胞都得到运动。通过全身如拧毛巾的反复绞拉地持久锻炼,使体内自然产生一种似松非松又极富有弹性的抗击打的劲来。这就是缠丝劲。运用这种劲的各种著法,便是“缠法”。通过跟随蒋家骏老师近二十年太极拳的习练,在生活和技击实践中,我认识到太极拳缠法的重要性。我在练太极拳之前,由于不科学的锻炼,身体出现很多病,外表看似强壮,
f可脏腑肠胃功能低下,经常便秘或腹泻,并患有痔疮等。通过陈式太极拳螺旋形运动的锻炼,不但治愈了疾病,还增强了体质。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体内产生了一种似打足气的皮球的感觉在腹内及全身鼓荡,即起到摩荡脏腑,又自然产生抗击打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从缠丝劲对强身健体方面来讲,因陈式太极拳是每一肢体都在进行整体螺旋缠绕运动,并要求在心静放松的前提下用意引导身躯肢体各内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