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内涵,阐释有难度。24主要目标总目标:建立汉俄语言景观模式和汉译俄模式,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形象服务。分目标:1)建立信息化、数字化、图片化汉俄语言景观多模态数据库,以备汉俄对比;2)从主体性、领域、功能等角度了解汉俄语言景观宏观与微观风格与文体特征;3)构建包括14个领域的汉俄语言景观模式,并附各领域的典型案例,以便俄译;4)为我国制定语言政策、双语或多语语言景观设置、整肃语言景观规范提供依据。
f3思路方法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
31基本思路
第1步建库拍摄“一带一路”沿线汉俄语国家语言景观,分类建立开放性的多模态语料库;
第2步对比提炼汉俄语言景观各自的模式,并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展开系统对比,找出差异;
第3步探理对汉俄语语言景观及模式进行社会语言学阐释,为语言景观制定汉译基本通则;
第4步建模据俄语语言景观特点与模式,参照已有语种译写规范,构建语言景观俄译模式。
32研究方法
田野调查法实地拍摄“一带一路”俄语国家俄语和我国汉语语言景观,对来华旅游、工作、学习的操俄语者进行问卷或口头调查,适时访谈,以了解他们对现有语言景观俄译的态度与看法。
体系分类法将所拍语言景观按我国汉语和俄语国家俄罗斯、中亚5国、独联体6国俄语的语言景观,按主体性、领域、功能等归类,并建立多模态语料库分类,为研究做好语料准备。
双向对译法对比汉俄语语言景观语言特点及撰写模式,从篇章结构、语法结构、用词以及语用、文化等方面,分析互译语料,找出异同,为构建汉语语言景观俄文译写模式奠定基础。
分析归纳法按领域和功能等分析总结汉俄语语言景观用词、组句、构篇等特点,总结对、增、减、移、换、分、合等七大全译模式和增、减、编、述、缩、并、改、仿等八大变译模式。
学科聚焦法从普通语言学、翻译学、社会语言学、符号学、认知学、传播学等学科探讨汉语语言景观俄文译写模式,分析汉俄语言景观语言选择和使用背后的机制和规律,探其原理。
33研究计划
f201307202006建多模态库对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海南、北京、莫斯科、圣彼得堡、杜尚别、布拉戈维申斯克、哈尔科夫、阿斯塔纳等地语言景观已拍3000余张,拟继续实拍,持续分类建库。
201604201701多角度分析按主体性、领域、功能等将所拍语言景观归类,从社会语言学等角度对比分析汉语景观俄译所隐含的语言政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权势关系、身份认同等。
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