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要在战斗中学会成长
──郎咸平接受环球时报专访
郎咸平很具争议性。自从2001年进入中国内地以来,他大胆直言,有些尖锐,甚至是颠覆性的言论往往能带来很大震动。喜欢他的人会称之为“郎监管”、“中国民营企业教父”;不喜欢他的人,会将他斥为“流氓教授”、“三无学者”。然而,面对诸多质疑,郎咸平依然继续着自己的方式。郎咸平出书速度很快。有人估计,2008年以来,大约每两个月,他就会出书一本。虽然如此“高效”难免会影响书的质量,但其每本书中依然都有鲜明尖锐的观点。只是,郎咸平关注的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他说,只有跳出经济圈,才能解决经济问题。因此,他提出过“文化魔咒谋杀中国经济”。在就两本新书《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和《产业链阴谋III》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他说:“中国要在战斗中学会成长”。“团结就是力量”不是处处适用环球时报:《新帝国主义在中国》中有一章分析了铁矿石谈判,您认为,中国应该怎样扭转局面?郎咸平:首先,你要搞清楚为什么惨败。这就好像在战场上,如果你没清楚敌人的火力狙击点在哪里,一味地派人冲锋只是白白送死。我们很多人没有搞懂这一点,反而归咎于我们内部不够团结。的确,团结就是力量,但在没搞懂狙击火力点在哪里的时候团结,只会导致自己的力量被集中消灭。中国企业就知道“谈判”。和铁矿石一样,中国需要每年派出谈判代表与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几个钾肥巨头进行艰苦的价格谈判。目前,中国钾肥自给率尚不足30,每年需要进口500万吨700万吨钾肥,为此中国每年支付至少200亿元人民币。我们钾肥代表团比铁矿石的团结多了,可谈了5年,还是越谈越高。自2005年中国开始钾肥谈判以来,钾肥价格便开始一路上涨,并带动中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一路飙升。面对同样的局面,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采取的是从背后包抄。从2006年起,它在加拿大一口气收购了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开采权,在埃塞俄比亚收购了17万平方公里的钾肥开采权。必和必拓控制了全球最好的矿藏,它的计划产量却只有约1000万吨。它就是要充分操纵价格,充分渔利中国,因为1000万吨恰恰是中国一年的钾肥需求总量。为此,必和必拓不仅仅做上游,还把运输、港口、仓库都做了。所以,根本没有产能过剩的问题,而只有储藏量不够的问题。中国企业要跟必和必拓学习,在战斗中学习成长。吃亏是因为不懂游戏规则环球时报:您在书中也有关于轮胎特保案的分析。您认为,是中国缺乏这一领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