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及工作机制的改革与完善摘要:党的十七大强调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信访制度作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愿表达和纠纷解决机制。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信访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办法,探索科学的人性化矛盾纠纷处理方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是做好信访工作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关键词:信访制度;功能定位;制度创新;长效机制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维护和实现群众权利的重要手段。做好信访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稳固党的执政基础十分重要。政府及各部门积极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注重分析网络舆情,为国家的规划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新形势下,继续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国家的权利救济体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信访制度在中国有较长历史的发展,法律规定对于任何由于利害关系引发的诉求,任何人都可以向信访部门提出并得到处理。进入现代社会,国家的公权力衍生为行政权、司法权,但由于我国司法体制的管理特点,使得部分民众的诉求无法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最终回归到向地方部门以及上级反映以期解决的模式。它是群众反映自身诉求的一种形式,需要我们对信访功能要有基本认知。
f(一)政治参与功能公民广泛参与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发展的标志。从严格意义上讲,信访权是由宪法设置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参政权延伸出的一种权利。⑴宪法规定是公民运用信访进行政治参与的法定依据,它表明公民信访权是一项宪法权利。具体表现为两点:第一,权力监督功能。信访的基本对象是权利关系,它是公民监督行政权力行使的有效途径。信访人可以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向信访机构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促使被监督主体提升工作效能。第二,信息反馈功能。信访制度是党和政府及其负责人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一种制度化形式。政府通过解决群众反映问题,能够调整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维护政策的良好初衷。在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政府实现了一种广泛的参与治理,形成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机制,信访制度己成为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实施民主监督的利益表达渠道。(二)权利救济功能信访制度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补充救济制度。”信访制度的公民权利救济功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