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的特点: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态度的成分(态度的ABC模型)1认知成分(C)2情感成分A3行为倾向成分B态度的功能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知功能态度的属性1方向2强度3深度4向中度5外显度态度的形成(美)凯尔曼1依从2认同3内化态度转变影响因素1传递者的威信2传递者的立场3说服的意图4说服者的吸引力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1信息差异2畏惧3信息倾向性4信息的提供方式
f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1原有态度与信念2人格因素3个体的心理倾向情境1预告警告2分心3重复态度转变理论(一)海德平衡理论(二)费斯廷格认知失调论(三)霍曼斯社会交换论态度测量1量表法2投射法3行为反应测量法沟通的结构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沟通的功能1获取信息2思想交流、情感分享3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4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5协调群体行动、提高效率、实现组织目标人际沟通的分类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2上行沟通与下行沟通3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4单身沟通与双向沟通5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沟通网络(一)正式沟通网络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Y式(二)非正式沟通网络流言式、集束式、偶然式、单线式体语沟通1、目光与面部表情2、身体运动和触摸3、姿势与装饰人际距离1亲密距离005米2个人距离0512米3社交距离1235米4公众距离3575米人际关系特点:1个体性2直接性3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1、定向阶段2、情感探索阶段3、情感交流阶段4、稳定交往阶段自我暴露程度的四个水平1、情趣爱好方面2、态度3、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4、隐私方面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1、相互性原则2、交换性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平等原则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舒茨的基本人际关系取向(FIRO)三种基本人际需要1、包容需要
2、支配需要3、情感需要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熟悉与邻近2、相似性3、互补4、外貌5、才能6、人格品质人际互动的形式合作竞争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多伊奇)从众类型1、真从众2、权宜从众3、反从众从众行为的原因1、寻求行为参照2、对偏离的恐惧3、群体凝聚力影响从众的因素1、群体因素2、个体人格因素3、情境的明确性模仿意义:学习的基础适应作用促进群体形成塔尔德《模仿律》下降律几何级数律先内后外律社会感染特点:双向性爆发性接受的迅速性社会感染的分类:个体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