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极不投入客户”。报告同时显示,225的中国“90后”在过去的6个月中使用了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这两项数字银行渠道,遥遥领先其他国家,接近美国的两倍,未来数字化渠道会是中国“90后”最依赖的方式。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迭代更新手机银行、快捷支付等,推出一些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增加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如不少银行推出简单易用的直销银行,开发全流程网上办理的网络贷款。最近,浦发银行和唯品会等互联网企业结成VIPlus联盟,推出国内首张跨界联盟的白金信用卡VIPlus联盟信用卡。而中国农业银行则联合万事达卡、携手国内领先的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全新推出面向年轻客户的MyWay信用卡。这些产品和服务,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正在增强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
未来已来,无处不在。下一步,商业银行还应提高认识,并采取更多的措施,增加对“90后”的吸引力,更好满足年轻一代客户群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让年轻客户“路转粉”。
第一,在认识上要看到重要性。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客户,具有重大的发展潜力,他们将逐渐成为创业创新的开拓者,逐渐成为婚姻家庭的组织者,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主导者,逐渐成为家庭教育的支撑者,逐渐成为家庭责任的承担者,逐渐成为社会财富的主宰者。“得年轻者得未来”,这必须引起我国商业银行的足够重视。
第二,在形象上要打造子品牌。银行可尝试推出专门面向年轻客户的“子品牌”。如百年老店新加坡华侨银行(OCBCBa
k),2011年5月推出子品牌“Fra
kbyOCBC”,目标客户是年龄介于18到28岁的学生及年轻上班族。通过将FRANK品牌和年轻一代的热情和爱表达的特性联系起来,并量身定做了一整套银行服务和产品。
第三,在体验上要提升趣味性。在专业性很强的金融服务中,融入年轻人的风格,是银行获取客户认同的有效手段。如部分银行推出的黄金产品,趣味性十足,01克起购的低门槛意味着客户二十多元就可以投资黄金,原本给人遥不可及之感的黄金买卖成为人人都能玩的简单服务。此外,签约就送01克黄金,在年底可获得2分红,客户体验良好。
第四,在互动上要做到社交化。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重要纽带,联结虚拟与现实、打通工作与休闲、融合消费与创造。而金融作为承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另一个维度,与社交网络有着众多的接口。可丰富应用场景,创造互动条件,吸引年轻客户去社区网点或其他渠道,在购物、体验、交易、闲聊等互动中让客户变成粉丝。
第五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