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两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
2归纳材料二中“上书”上奏的特点。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8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梁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等信息进行归纳判断,既有支持也有反对;第二小问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大批现职官员”“每天都有大批举人上书”得出上书人员有官员和举人,根据“从4月14日开始到5月8日才结束”得出上书时间长,根据“梁启超领衔广东举人80人上书”得出有组织;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答案】1态度一:支持变法。他们认识到变法是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态度二:反对变法。废除八股取士危害到他们的个人前途和利益。2特点:上书人员有官员和举人;上书时间长,次数多:有组织,但没有统一的领导人。地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或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材料二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日本天皇颁布《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三、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务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旧有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夫病症既变,宜用新方;岁步既更,宜革旧历。”
五、求知识于世界,振兴皇基。只供学习与交流
f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1根据材料一,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的创新和保留。6分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9分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维新派……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可得出实行君主立宪,根据材料“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可得出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分析揭示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保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