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理方式。
按照指定的标准作业方法工作的作业人员的生产率是作业效率,也就是说根据体力劳动来决定的。
PAC的作用是把效率水平提高到比现在高的水平的同时,还要维持这个水平的一种管理方式。
什么是效率管理?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低于生产系统所规定的水平的情况,这跟作业人员的能力的努力有关,规范最佳的制造方式
就是标准作业,达成标准的程度叫做效率;为了减少生产要素劳动力、材料设备的损耗,制造方式上对为提高生产率的企划、设计、编排、设置等内容,在实施方面按标准每天在监督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活动,把作业人员的作业态度拉到适当水平的一种管理方式叫做效率管理。
效率=
标准工时按规定的标准进行生产所需的工时作业工时实际所用的工时
标准工时生产量×标准时间=
作业工时如:480分×20名
标准工时
=
×
作业工时-损失工时
作业工时-损失工时作业工时
=作业效率×运转率
PAC的特证
图I62
1根据过去的实绩测定的效率不能在部门之间进行公平的比较,而且现在的效率与国际水平进行比较时也无法知道达到什么水平,能提高到什么程度;
2只有用科学的标准时间来测定才是了解PAC的效率管理的基本条件;3在效率提高上不能采取能力级别或资格制度等刺激方法,而应该以靠第一线的监督人员来提高作业人员的意
识,靠作业指导来维持高水平为条件;4作为管理、监督人员,所期待什么?重要的是使命感、平时的努力、钻研等;5效率可分为监督人员的责任和作业人员的责任,为了提高生产率才产生的损耗应客观地、定量地去测量,也
就是说按发生的责任来测量。
效率的责任分类
f综合效率
综合运转率
作业效率
部长管理工时(运转工时)
科长管理工时
部长损失工时
监督人员的管理工时
科长损失工时
作业工时
监督人员损失工时
标准工时生产量工时
效率损耗作业人员的责任
图I63
PAC的作用
1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设备的实际能力增加3第一线的监督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4作业人员的水平提高5计划性的提高
PAC的现场运用
1效率管理部门①可测定效率,标准时间也可以用比较小的工时来设定;②测定标准时间的可能性提高;③效率管理体系马上能使用。
2工时管理部门①可以测量效率,但设定标准时间时需要很多工时,相反减少优势;②只考虑作业工时。
3定员管理部门①由于技术上的问题,很难测试效率,即使测了也没什么意义;②不好掌握作业工时或没有意义;③安排人员上存在问题。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