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表现为晕厥晕厥前兆、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和无症状患者的院内死亡率较高。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ACS患者表现为典型心力衰竭症状,常常没有胸痛,某些被误认为仅仅是急性心力衰竭,而心力衰竭往往提示患者伴随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预后不良。欧洲心脏调查数据显示ACS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很常见(26),与院内和30天死亡率增加有关,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导管和介入治疗的比例很低,β阻断剂和他汀的使用较少。第四,部分患者虽然高危但存在介入治疗的禁忌证。美国三级医院中注册的CRUSADE研究发现,大约有25的患者存在介入治疗禁忌证,最常见的是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具有某些特征的患者进行导管和血运重建治疗的可能性小,如高龄、女性、种族、慢性肾衰、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病史。GRACE和EUROACS均发现高龄和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较少进行介入治疗。另外,社会经济水平较低的患者进行导管治疗也较少,可能与缺少医疗保险有关,即使是全民医保也只能部分减少这种差距。很多患者不适于进行介入治疗,而且有相当多的患者因为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危险太高,可能永远无法进行介入治疗。
f总之,ACS患者的治疗决策受到就诊医院条件、临床情况、患者本身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无论是临床试验还是临床实践均提示部分高危患者没有接受血运重建治疗,这些患者往往高龄或合并多种疾病,如肾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而非血运重建患者药物治疗明显不足。目前还很难保证所有高危患者均接受血运重建治疗,我们应该强调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同时对非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加强有循证依据的药物治疗和管理。非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建议2007年,和ACCAHA分别发布了NSTEACS指南和部分更新的STEMI治疗ESC指南。基于近年来关于早期介入治疗的大量研究,指南的重要变化之一是将NSTEACS患者的治疗策略分为早期介入治疗和早期保守治疗。早期介入治疗可以理解为数小时或4872小时内进行介入治疗。早期介入治疗能够降低高危患者的心绞痛复发、远期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再发。临床实践中,由于较为复杂的原因导致很多高危ACS患者并没有进行早期介入治疗。除了低危患者无需血运重建外,未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没有正确的进行危险分层,未及时识别出中危和高危患者;2没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包括STEMI患者中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3、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不严重;4、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但是拒绝或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