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十二古人等。(十八)土家族摆手舞明朝倭寇猖獗,横行无忌。为保卫家乡,抵御侵略,印江团龙土家人开赴前线,浴血奋战,抵抗倭寇。后来,为纪念在抗倭战斗流血牺牲的英魂,每年单月土家先民举行摆手舞活动,摆手舞分大摆手和小摆手,兼融花灯、龙灯、傩舞、茅古斯舞、八卦铜铃舞、跑马舞、劳作舞和农事信仰等内容。(十九)印江土家族哭嫁歌哭嫁是印江土家的婚俗活动之一。梳妆打扮后的姑娘在出嫁前两天晚上,先由母亲“开声”引导,然后有节奏地放声大哭起来,同时,有好友陪哭。哭词有固定语句,如《开声歌》、《哭娘歌》、《哭爹歌》、《开脸歌》等,也有即兴发挥,所诉内容有叙骨肉之情、离别之苦以及自己成长过程等。气氛时起时落,时高时低,最后一个晚上成为哭嫁高潮,一直延续到次日凌晨新娘上轿前结束。(二十)印江朗溪封火桶子建筑工艺朗溪是一个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镇,至今保存着45家封火桶子,皆为封火墙围护的四合院,其建筑多为三柱二瓜或五柱四瓜的小青瓦房屋。正房与厢房,对天连成一体,梁架结构皆为穿斗式,置龙门于一角,天井内用青石平铺,正房前青石细钻阶沿,正房中间为堂房,置香火牌位,次间为寝室,稍间有的置厨房或寝室。面壁下部为走马板,上部为篱笆粉壁,厢房为雕花窗,正房和厢房的木柱、板壁、门窗均有雕画。(二十一)印江古营盘建造工艺印江境内营盘有河西营盘、甘川营盘、居洞沟营盘、圣墩营盘、慕龙营盘等200多座,建有进站、出门、哨卡、望台等,内有磨、碓、灶等,这些营盘封存着许多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的遗迹,特别是朗溪镇境内的营盘建筑,体现了御敌战略联防和游击攻防体系的战略战术思想,其历史文化底蕴十分厚重。二十二印江灯夹戏印江灯夹戏始于唐代,兴于宋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灯夹戏搬上舞台走向戏曲化,进而发展为一种花灯歌舞及戏曲艺术,表演艺术集唱、做、念、打、舞,身、眼、手、法、诀为一体,灯中夹戏,戏中夹灯,幽默风趣,寓庄于谐。印江灯夹戏有《巧英晒鞋》等70多个剧目,有曲牌丝弦、锣鼓两个大类130多个曲,其音乐有戏曲板腔雏型,有高腔、平腔和丝弦灯曲牌,表演有前代人留下的“艺诀”,戏剧情节中串有插诨打科,能载歌载舞。(二十三)印江大溪沟采茶灯从唐朝至今,印江大溪沟采茶灯大致有两种,一是采茶姑娘在锣鼓、钹、二胡等乐器演奏中唱灯跳舞;二是以采茶姑娘为主,配有社会各行业人物表演。采茶灯主要根据所扮角色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