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和纠正措施1.不合格品的控制措施:不合格品的控制措施是指对材料、零部件或成品不能满足或可能不满足规定要求时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标识、隔离、评审、处置和采取纠防措施以防止再发生2.处理措施:21标识: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给予标识;22隔离:通过标识,将不合格品与合格品隔离,放置于指定的隔离区或容器内。23评审:指定有关部门人员进行评审,确定是否让步接收或返修、返工、降级、报废。24处置:依评审决定对不合格品立即进行处置,包括返修、降级、报废、特许(或让步)、返工。应明确的是:处置结论只对当批有效,不能作为以后验证或验收的依据。25预防措施:采取措施,防止误用和安装不合格品,如隔离、追回等。26防止再发生:努力做到“三不放过”即原因不查明、责任不明确、措施未落实均不放过。对单个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是:记录、标识、隔离。3纠正措施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品、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况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为此,必须抓好以下七个环节:职责的分配;严重性评价;可能原因的调查;问题的分析;消除原因;过程控制;永久性更改。
第三节质量控制点
1质量控制点的概念和特点11概念:指在质量活动过程中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对象或实体。12特点:具有动态特性。即随着过程的进行,其设置不是永久不变的。列为:某环节的质量不稳定因素得到有效的控制,处于稳定状况,质控点就可以取消;而其它的环节、因素上升成为主要矛盾时,还需要设置新的质控点。2设置质量控制点的原则及步骤21设置原则:211对产品的适用性(性能、精度、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等)有严重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关键部件或重要影响因素,应设置控制点。212对工艺上有严格要求,对下工序工作有严重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部件,应设置控制点。213对质量不稳定出现不合格品的项目,应建立控制点。214对用户反馈的重要不良项目,应建立控制点。215对紧缺物资可能对生产安排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项目,应建立控制点。
总之,一种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应设置多个控制点,根据产品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以及技术文件上标记的特性分类、缺陷分级的要求而定。22设置控制点的步骤:221结合有关质量体系文件,按质量环节明确关键环节和部位需要特殊控制的质量特性和主导因素。222由设计、工艺和技术等部门确定本部门所负责的必须特殊管理的质量控制点,编制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并经批准后纳入质量体系文件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