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标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六年以来,我镇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以往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教学相比,现在的数学课堂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水平出发,这些理念贯彻到教材与课堂教学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人到学校听课过程中,发现了课堂上都共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做法,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学生们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已经成为数学新课标下学生表现的一个标志。现在的课堂不同程度地比过去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过去高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本人认为,现在的数学教育在传统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上增加了“过程教育”。“过程教育”包括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等。“过程教育”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玩数学”的活动中,体验其中的乐趣。(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前与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交流;课中不断鼓励学生大胆的想,大胆的做,大胆的说;课后提倡学生不懂就问,鼓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这过程中,师生是平等的参与者。如某老师在教学“购物问题”,当老师抛出“小花去旅游准备了15元钱,商店里面包每只1元、橙汁每罐2元、苹果每千克3元,你能帮她设计一下,小花可以买什么?可以买多少?”这样的问题时,学生积极性很高,学生们都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再如设计这样的题目:有一块长方形的地,计划用地的三分之一种花,三分之二种水果树,你认为怎样安排比较美观?这些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解决,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二)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数学。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本人觉得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小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关键,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有一种冲动感,学了知识后能联系到生活实际中,有亲切感,学生是能学好数学的。如:在某老师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对比图形大小等,建立面积的概念。然后,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先估一估,再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面等大小,让学生试试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