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代表。但是信息时代的现实表明,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是不可取的。一方面,知识爆炸使得人们在数量上追逐已不可能,以今天知识的产生和传播速度而言,即使是胎教加上终身教育,因此当今社会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处理、利用信息,于是出现了第二条思路:探究性学习。与高效的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他更注重培养思维能力,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个知识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当然这种创造性思维也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探究性学习和高效的学习并不对立,而是相互依存,但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背景下,倡导和探索探究性学习更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
(二)r
探究,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从字面上看,就是探讨追究。从小的方面看,就是追究一个词、一个句子的意思用法,其实,我们语文老师每天都在咬文嚼字,每天都在探究问题;从大的方面看,能在生产、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因此可以说,探究是一种过程,是探究者发挥主体积极去学习或创造的过程。通过探究,获得直接经验和体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的过程,或是学到新的知识、或是产生独特的见解。对于学生来说,探究能力的形成,也就形成了独立学习的品格,有了开拓创新的基础,可以说,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创新的必经之路。r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我们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现在有的地方,比如上海、北京等地,已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程,当然这门课程是没有课本的,它主要是以探究型活动课和应用型的小课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当然也可以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探究的方法组织学习。r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在中小学普遍实施探究性学习还存在很大的阻力和困难,原因有四点: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