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地方或美好的境界的一个成语是___。
⒊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
⒋在现代生活中,有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他的朋友说:“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成了桃花源中人了。”这个人说的话意思是什么?用简洁的话来回答。
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_____今义:______。
绝境:古义:_____今义:______。
⒍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练习题二
一.背诵默写。
1.能够表现桃花林景色优美的句子:
f2.能表现桃花源环境优美的句子:
3.能够表现桃花源人安居乐业的句子:
4.表现桃花源社会环境安静的句子:
5.能表现桃花源人生活幸福恬适的句子:
6.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7.本中侧面描写桃花源不易为外人所发现的句子:
8.本文中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句子:
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之句,本文中与其意思相似的句子:
f10.文中写老人及孩子肖像、神态的句子:
二.问答题。
1.第一自然段描写桃花林之美有何作用?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你认为桃源中的人为什么“叹惋”?
3.与当今社会相比,你是喜欢桃花源,还是喜欢当今社会,为什么?
4.请归纳本文中的成语。
5.为什么桃源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6.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时,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7.作者虚构了一个美好的桃花源,反映了他怎样的理想?
f8.请就你喜欢的段落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9.本文中作者虚构的美好境界就是作者的理想,你认为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10.如何评价陶渊明的“桃花源式”的理想?
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12.请你分析一下太守和刘子骥求访桃花源各自的目的分别是什么?他们后来都没有找到桃花源的原因又是什么?
13.作者在文中寄托了自己的一种美好理想,这种美好理想是从哪些具体描写中体现出来的?
14.作者为什么要在结尾写无论官司府还是“高尚”的人士,都无法找到进入桃花源的路?
15.“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f16.你认为这种世外桃源能否实现?
练习题三
1.本文选自(自号(
),作者是(
)朝的(
),名(
),字(
),
),后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