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期是生活习惯形成的最初时期。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办到的。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常抓不懈,不断诱导,日久为功。有道是“不积小流无以为成江海”。同时,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呢?在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我们所指的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具有自动化特点的行为,是与安全、自理、健康相关的一系列习惯,如良好的坐姿和睡姿、餐前便后洗手、进餐细嚼慢咽等。著名教育家梁漱溟先生认为习惯首先是个人后天学习和接受社会熏陶的结果。好的生活习惯是靠有意识的一次次自觉地练习而巩固养成的。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向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幼儿在看、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
如:在刚开学时,很多幼儿都不会轻拿轻放碗筷,吃完午饭或者
f点心的时候,总会听到筷子敲小碗发出的“”声。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一次活动过后与幼儿进行了一次谈话。我说:“就在刚刚你们去上厕所的时候,许老师听到教室里有谁在哭,我找啊找,原来是我们可爱的小碗,小碗为什么哭呢?它告诉我,小朋友不爱护它,用珍惜它,吃饭的时候,还用筷子敲它。把它弄疼了。小碗都不愿和小朋友做好朋友了,怎么办?”小朋友纷纷说:“我们不再敲它了……”“我们不敲了!”我说:“那好吧,如果小朋友想和小碗做好朋友,就请像老师这样做。”我给小朋友们做了示范,并详细讲解了怎样吃饭,吃完饭之后,碗和筷子要怎么放在那里休息。然后,请全班小朋友练习。小朋友们都模仿着我的样子,轻拿轻放。此后,敲碗的现象日益减少了,“”的声音听不到了,如果有谁偶尔忘记了,立刻就会有别的小朋友提醒他改正呢!要知道幼儿期如果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将终生受益。二、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