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中较复杂,所需数据不易获得,且存在各类生态红线区交叉冲突等矛盾。
3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在分析前人成果基础上,认为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存在以下问题:
31数据处理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数据精准度和可操作性要求较高,如遥感影像数据的获得不仅需要考虑误差问题,还应考虑当天的天气变化等。不同保护区数据来源不同,由于数据属性、数据格式的原因,并不是所有数据都可以在ArcGIS里进行空间化处理,划定结果精准度也会有所差异。
32规划矛盾
生态保护红线在划定过程中存在同一保护地归属农业、林业、国土等多部门管理现象,因此会造成同一区域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保护区,各类保护区在空间上交叉重叠,使其划定结果与各部门的发展规划相冲突,产生保护区管理措施混乱复杂的现象。
33划定效果因地而异
对于开发区域而言,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当地居民对节约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视程度;对于开发程度较低的地区,虽保持当地生态系统的原始性,但按照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当地的经济发展,极有可能减缓其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大和较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
4建议与对策
针对我国地理特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现状,本研究认为按照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型、脆弱性和禁止开发区综合分析各项评价指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更适合我国国情。对此本次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公众对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视程度和了解度,有针对性的对相关人员进行ArcGIS,ENVI等软件培训。(2)优先考虑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和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搜集有关部门发展规划的数据资料,酌情考虑正在建设且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规划项目。(3)对于开发程度较低的地区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划定,一方面保证环境不受破坏和资源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亦不会抑制受保护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1杨邦杰,高吉喜,邹长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战略意义J中国发展,2014(1):14
2符娜,李晓兵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红线区划分方法研究初探R南京: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3李晓翠,何建华生态红线划定的技术方法研究以鄂州市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2017(1):5055
4常睿春,郭科,王顾希,等RS和GIS支持下的县域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研究以四川省汶川县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6(5):111116
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