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微观金融主体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对货币政策的反映主动而灵敏,对经济形势预期相对合理,很注重财富效应、替代效应和资产负债效应,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并作用于信贷、利率和资产价格等变量,贯穿货币政策意图。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政府采取的政策导向和市场信号的反映比较被动与迟缓。需要扩张经济时,其对民间投资的“惜贷”的贷款偏好和惯性不能及时调整,直接导致货币政策传导出现梗阻和低效性。(二)、央行的独立性问题不足
2
f中国人民银行是货币政策的制定者,1993年以来,总行相继掌握了货币政策决策权、货币发行权、基准利率的调节权。但是,由于我国特殊国情,仍然存在着货币政策让位于政府经济增长偏好使得央行的宏观独立性受损的现象。例如,我国经济调控的货币政策最终大多以大型企业为落实载体。而这些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由于在税收和就业方面的贡献,通常受到政府保护,偏好扩张性货币政策,一旦经济过热需要“冷”货币政策时,阻力就非常之大,曾经形成的“倒逼”机制阴影依然存在。近年来,我国实行的防止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所遇到的困境,就是明显证明。由此看来,我国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操控性和独立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依赖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发育成熟程度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效应高度相关。可以说,任何一种间接货币政策工具都无法在市场不完善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发育程度还很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市场上可交易工具总量小、品种单一。目前,我国票据市场上流通的票据有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其他诸如银行本票、大额可转让存单、短期企业债券、保险单等交易工具非常稀少。二是市场参与主体少。目前,我国除了商业银行及部分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可以进入市场外。绝大部分有资金需求的中小金融机构却不能进入市场,从而形成“单边市场”。三是金融市场的完整性和协调性不足。市场各子市场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发展较快,规模较大;而西部发展较慢,规模
3
f较小。同时,市场的流动性较差,互动性较弱,交易不活跃。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影响了中央银行在对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及再贴现政策工具的应用,从而弱化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四)、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外部时滞货币政策的制定到具体执行再到市场主体做出反应直到最终发挥作用,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即所谓货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