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有目的地调节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用量的物质。遴选原则:即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择优选定、中西药并重和中药基本药物品种的遴选以中成药整顿为基础7个原则。药物不良反应:为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人在正常用法用量下服用药品所出现的非期望的有害反应。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停药综合征:一些药长期使用后机体产生的适应性,若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易使机体
f调节功能丧失而发生功能紊乱,导致病情或临床症状上的一系列反跳回升现象和疾病加重等。治疗指数:指药物LD50/ED50之比值,用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清除率: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消除掉药物的能力。受体拮抗药:有亲和力没有内在活性的配体与受体结合后不能激发生理效应,反会妨碍受体激动药的作用,这类药物称为受体拮抗剂。部分激动药:药物与受体结合的方式和亲和力与受体激动药相似,但其内在活性很小,在与受体结合后只产生较弱的生理效应,但它同时却能妨碍其他激动药与此受体结合产生效应。
新药临床试验的分期和内容Ⅰ期临床试验:是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目的是研究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提出新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Ⅱ期临床试验: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症,了解其毒副反应,对该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Ⅲ期临床试验:是Ⅱ期的延续,目的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要求在Ⅱ期基础上除增加临床试验病例数外还应扩大试验单位。Ⅳ期临床试验:也称上市后监察,目的在于进一步考查新药的安全有效性,其重点是不良反应考察。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①血浆蛋白结合率②细胞膜屏障:血脑和胎盘③器官血流量与膜通透性④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药物方面的因素:①给药方案②药物的剂型③制药工艺④药物相互作用2机体方面的因素:①年龄②性别③营养状态④精神因素⑤疾病因素⑥遗传因素⑦生物节律。治疗药物监测(TDM)实施的临床指征: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如强心苷类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范围差异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具有非线形药代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如茶碱等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消除或肾排泄的药物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长期用药的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用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