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14课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难忘九一八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蒋介石不抵抗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强感性认识。3.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
用心
爱心
专心
1
f三、教学方法1情景引导法。2讨论法。3材料提炼法。4讲解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新编“九一八小调”,然后指出:九月十八日是一个让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时至今日,每年的9月18在东北的沈阳、长春、吉林等城市都会拉响防空警报,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到底历史上的9月18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呢?新课学习一九一八事变视频九一八事变。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在学生提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补充。引导一:日本为何制造“柳条湖事件”?引导二:日本打到我们家门口,作为中国人,正常反映应该如何?而事实呢?引导三:引导学生判定蒋介石的态度,教师可以出示材料。引导四:蒋介石为什么要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呢?有什么理论依据吗?出示材料。引导五:东北三省沦陷后,人民生活在日本的铁蹄下,过着亡国奴的生活。可以通过日军大量的屠杀、迫害中国人的图片配上插曲《松花江上》将日军在东北的种种罪行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日本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