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点。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消费总支出中,生存型消费占比不断减小,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占比逐渐增加。国内居民膳食结构已由数量温饱型向质量营养型转变,消费结构升级将使得国内居民由以往的注重“数量”转变为更注重“质量”,食物消费结构发生重要变化。总的趋势是从低层次消费转向高层次消
f费,消费的农产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对加工食品以及其他高价值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消费的附加值增加。早期的农产品消费增长主要侧重于数量,后期的农产品消费增长更加注重质量、花色、品种、品牌,但增长速度会有所放慢,国内居民小麦口粮消费与粮食消费总量均在下降。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1990~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由262公斤下降到164公斤,其中小麦消费也由80公斤下降到5233公斤。1小麦政策:麦价走势脱离供需,托市收购仍将延续1政策库存高企难销,麦市供需格局趋于宽松在托市收购政策的支持下,在国内小麦产量连年丰产的同时,小麦价格持续多年上涨。2004~2014年,国内小麦总产从9195万吨增加到126万吨,增产3405万吨2006~2014年小麦产量连续超过1亿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夏粮面积约415亿亩,比上年增加166万亩夏粮总产量2821亿斤,比上年增加89亿斤,增长33其中冬小麦产量2472亿斤,增产71亿斤。自2006年国内主产区启动小麦托市收购预案以来,2006~2015年除2011年未启动,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6个小麦主产区启动托市收购政策,累计收购托市小麦数量约253亿吨,约占其间小麦产量的22。其中,河南托市小麦收购总量约126亿吨,安徽约4600万吨,江苏4250万吨,山东1560万吨,河北1350万吨,湖北约960万吨。政策性大量收购及托市收购底价连年上提,使得国内小麦市场价
f格脱离其自身供需持续走高,这也导致“麦强面弱”格局持续,政策性收购价格持续上提引发“天花板”效应,形成多重“粮价倒挂”现象。但随着政策性粮源数量高企且难消,政策对麦价的支撑作用明显减弱。近几年饲用小麦“井喷式”增长熄火,加之因行业产能过剩导致行业整合,制粉小麦加工需求增速放缓,在国内小麦产量持续性增产的情况下,国内小麦市场供需格局趋于宽松。2015年以来,国内小麦市场价格整体呈现下行趋势,尤其是自5月下旬夏粮收购以来,新麦市场收购价持续低于托市收购价,“买方”市场氛围浓厚。截至2015年9月底,国产普通小麦南方销区到港价248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