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的综合应用………………………………………………………()37
浙教版1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1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38
2多位数除以一位数21商中间有零的除法……………………………………………………………………()3922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4023运算法则……………………………………………………………………………()4224求图形表示的数……………………………………………………………………()4325应用问题(二)和倍问题……………………………………………………()45
2
f3认识长度单位31长度单位换算…………………………………………………………………………()48
二、原始错例
三年级上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错题来源题目出处相关知识
54
错误率332
第一单元《每课一练》认识厘米、毫米
采集者
采集
学校
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
时
课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型
机
型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教学简述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这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又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这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起了分米、毫米及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后,在《每课一练》中学生出现错误较集中的题。
◆典型错题:
题目: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汽水瓶高约2()
火车一节车厢长12()
学生错解:汽水瓶高约2(厘米)
火车一节车厢长12(分米)
◆原因分析:
3
f1.孩子心中对于“生活原型”的表象不是很清晰。在访谈中发现有学生说没看见过火车,有的对火车车厢不是很清楚,可见我们有部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较少,从而导致错误。
2.长度单位表象的建立不能很好与生活中的物体紧密联系起来。
虽然在学生头脑中对长度单位已有所感知,也建立起了分米、毫米及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但多数学生仅仅停留在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遇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物体的长度中就缺乏了解决的策略,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3.对于物体长度估测的方法与能力不强。
◆教学建议:
1.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建立起分米、毫米及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外,我们还要多些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量身边的物体,可以测量自己的数学书,桌子、椅子,教室的黑板等等,感知的越多越好,让学生多建立一些基本物品的长度概念,如:文具盒长约2分米,光碟厚约1毫米以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