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在调试不同社会工作之间隔阂与分歧中作用的分析[31]等。根据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笔者认为这种融合包含以下三个维度:(1)理论融合。积极挖掘本土的社会工作思想资源,将关于中国社会的经典论述,如“差序格局”、“伦理本位”、“家庭本位”、“关系”、“面子”、“儒释道”学说等与专业社会工作理论进行有效整合,建构“既体现专业理念又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2)价值融合。结合中国特殊文化环境,将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进行本土化改造。同时,将传统文化中的助人理念,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仁者爱人”、“百善孝为先”等引入本土社会工作价值体系;(3)方法融合。在行政工作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经典助人
f方法,即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及社会行政。同时,专业社会工作要积极吸收行政工作的优良传统,如座谈会等。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中国社会工作二分法的背景下,为了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嵌入说”主张专业社会工作嵌入原有的行政社会工作服务领域谋求发展;“转型说”既包括行政社会工作向专业社会工作的靠拢和过渡,也包括专业社会工作融入本土环境的“本土化”过程。总体而言,这两种观点都认为通过自身的转变或者外力的介入,两类社会工作可以进行学习、协调和互补。与此相反,“分立说”认为两类社会工作在理论基础、价值理念、方法技术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别,二者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逻辑和路径,难以进行对话与合作。在未来的实践中,随着两类社会工作长期的碰撞、交流、学习、借鉴,二者会逐步进行有效的合作建构、分工协作,并最终走向融合。具体而言,这种融合趋势体现在理论融合、价值融合和方法融合三个层面。最后,需要明确的是,当前关于专业社会工作与行政社会工作关系的诸多论述,大多数是宏观理论层面的探讨而缺乏足够实证资料的支撑。但这种理论表述未必是无益的,因为两类社会工作的关系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核心议题。如果这一方向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深入思考,便“大跃进”式地开展大量实务活动,很有可能会影响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当前缺乏专业要素、流于形式的各种所谓由专业社工推动的社区活动便是最好例证。同时,本文论述的各种观点的可行性只能通
f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验证,所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也许是探索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有效方法。
社会工作专业全球定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