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特殊阶段,所有企业都要经受创业的考验和磨难。在创业阶段,民营企业一般都存在资本不足、生产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经营比较脆弱等问题,因而成活率不高。据统计,创业阶段的企业3年后一般只剩下40%左右。但它们可塑性强,一旦走出创业阶段,就能实现快速发展。为了生存,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应选择较为简单的、适合自身实际的战略形式,战略主要有:
1.资源利用战略在创业初期,企业可以以所在地的特有资源为依托,确立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战略。这些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等,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主要由这些资源构成,所在地的资源优势就是企业的经营优势。许多行业如采掘业、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以及旅游业等,就是在地区资源这一特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典型的如山西的煤矿企业、黑龙江的农产品加工业、内蒙古的畜牧业、海南的旅游业等。实施地区资源战略,中小企业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不能为了赚钱,破坏环境,成为污染源;二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将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展循环经济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2.承包依附战略创业初期的企业,可以依靠大企业或外商的力量,承包加工某些配件、产品或输出劳务,实施“生存互补”战略。民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创业资本少、技术力量薄弱,市场方向不明,所以依附有实力的大企业或外商的配套生产与协作服务,不但容易起步,而且市场风险小。中小企业要克服“宁做鸡头不当凤尾”的陈旧思想观念,在没有过硬技术、独立产品的情况下,为大企业、大集团搞专业化协作配套、拾遗补缺,不仅是可行的选择,而且是一种战略性准备,因为许多后来成为大型企业集团的小企业就是这样起步的,如做汽零配件成为上市公司的万向集团、为外厂整整做了5年日化产品加工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的纳爱斯等。3.夹缝生存战略任何一个市场都不可能是天衣无缝的,尽管竞争激烈,甚至是整个市场供大于求,但经过认真地细分,总能找到一些空隙。民营企业的优势是机动灵活,适应能力强,只要敢于“钻”,市场空隙就会出现。例如,农夫山泉的“天然水”就是钻了娃哈哈、乐百氏的“纯净水”的空隙,而成为中国饮品市场的三大品牌之一。(二)成长阶段的战略选择
f经过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有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积累,因而发展速度开始加快,企业进入成长阶段。这一阶段特别关键,如同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