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学术、科技、实践、体育、艺术、娱乐等校园文化活动,将德、智、体、美有机结合起来,寓诚信教育于活动中,利用校园文化的陶冶作用和育人功能,广泛开展诚信教育。15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构建大学生诚信度评价机制高校为每名在校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将学生的诚信表现情况与学生的各种评优、奖助学金申请、推优入党和毕业生就业推荐等相挂钩,并归入其个人档案,使诚信成为学生的第二张身份证。16优化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社会环境
f发挥家庭亲情教育的作用,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打造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模范个人,发挥诚信楷模在全社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组织行为学理论对研究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指导意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一门科学。诚信既是思想观念的认识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既要求个人的内在自我修养和觉悟,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因此,从个人、学校(组织)、社会环境等维度入手,用组织行为学理论指导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1组织行为学的个体行为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同时个体行为理论还可以指导教师管理者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个性管理和自我认知,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诚信理念。22组织行为学的社会知觉理论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尤其是看待某些社会现象时,往往受到各种偏见的影响而造成社会知觉的歪曲,对别人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归因判断。比如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宽大效应、投射等。通过前人的研究可知,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诚信”产生了错误的认知。5因此,研究大学生在社会知觉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偏见和归因,对我们研究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3群体行为理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冲突、沟通及从众行为等知识,了解和掌握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规律,掌握与其他社会成员相处的技巧和有效沟通方法,科学地看待冲突和化解群体压力,避免从众行为,从而避免因为“从众”而失信。这对我们开展诚信教育同样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3组织行为学视角下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对于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高校诚信教育显得力不从心。从现有诚信教育对策可以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