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组织行为学视角下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诚信教育的一般做法,接着阐述组织行为学理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指导作用,然后从组织行为学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组织、群体、个体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如何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手段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是一个人道德修养最基本的内容,对大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有隐瞒家庭经济情况、恶意拖欠学杂费、随意违纪、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论文剽窃、选举拉票、贷款违约,以及履历造假、随意毁约等。这些不诚信行为,严重影响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亟需我们加以研究和解决。1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情况综述14诚信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美德。目前,高校的诚信教育研究普遍围绕四大体系展开:一是,诚信教育知识体系,从思想政治高度、大学生心理深度、道德层面、经济视角、利益关系、行为表现和法律法规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二是,诚信教育方法体系,积极创造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塑造的条件;三是,诚信教育社会体系,呼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诚信教育网络;四是,诚信教育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诚信监督、诚信信息查询和诚信奖惩等一系列制度,通过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校园良好诚信观念形成。这些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高校大学生树立诚信的理念,把诚信作为立身之道、修业之本和立政之基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11立足“两课”阵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深化诚信教育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把诚信意识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不仅在“两课”中强化诚信教育的内容,在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也结合专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内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12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主要是通过把好选聘关、完善队伍的考核评价机制、奖惩机制和发展机制,以及通过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开展诚信教育提供组织保证。13加强法制教育,完善制度建设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大学生养成知法、守法的良好行为,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预防诚信缺失行为的发生。1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创设诚信教育环境高校大力开展丰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