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总结出在朗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语调、语气、重音、停顿等,并侧重
f地再范读,再练读,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止。
(一)教师评价。
如果学生朗读时出现错误,教师可以及时纠正。读得流利与否,也很容易辨别出来。但读得是否有感情,却难有明确的标准。一则感情本身有一定直觉性、模糊性;二则不同的人对文章的情感基调的把握也有不同的方式。因而许多教师在学生朗读后,只能凭直觉判断“不错”或“真好”。这样泛泛评价,学生茫然,难以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直觉敏感度。
教师评价语言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教师主要用口头语言对学生的朗读水平予以评价。从其手法看,有以下几种评价语:
1情景语。
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词句,而是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作出反馈。如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教读《第一场雪》,学生第一次读完后,他这样询问:“雪大不大”学生都说:“不大。”那学生再读,果然读出大雪纷飞的感觉。这样的评价语生动形象,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传达的氛围中。
2修辞语。
在《闪动的红星》中有句比喻句:“那甜甜的声音仿佛是沁人心脾的春风。”教师在学生读完后评价:“你读得也是甜甜的,真好。”这一评价看似随手拈来,用通感这样的修辞手法来评价,巧妙地暗示学生读得柔和,读出了欢快的情绪。
3幽默语。
它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全神贯注》中有这样一句话:……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一位学生读得过于响亮,教师听后说:“你这么读,好像在跟谁争吵,哪在说悄悄话呀!”
f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领悟到朗读此段的处理方法。从评价的内容看,分两方面:
1语音技巧评价语。
即对语调、停顿、重音、节奏等的指导评价。如支老师在学生读出雪大之后,追问:“为什么第二次你能读好呢”学生沉思,终于体会出是将表现雪大的词语突出读的缘故。这样的评价语,对朗读技巧作精确分析,学生练起来有章可依,朗读能力会逐渐提高。
2情态评价语。
学生朗读时的表情、体态也应作为评价的内容之一。除口头评价外,教师也可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协同评价。像体态语,就是通过教师的身体态势对朗读中的语音语调变化作形象化的演示。采用符号、图形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例如:古诗教学中节奏线的运用,使学生体会诗歌的音韵规律,感受其间的音乐美。
(二)自己评价。
古人说得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读教学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