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真实的集体”的提出者是(A)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2《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名言是(D)A.诲人不倦B仁者爱人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3D曾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A.蔡元培B胡适C严复D梅贻琦4“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是?说的。A.陶行知B苏霍姆林斯基C卢梭D蔡元培5美国学者博尔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一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的,一本是职业性,还有一本指的是(B)A.思想性的B学术性的C情感性的D道德性的6尽管不同历史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所不同。但不同历史时期,也存在着共同的教育伦理关系,表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C)A.可变性B差异性C历史继承性D多元化7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要的是(C)A.给学生权利B教给学生知识C尊重和信任学生D尊重学生家长8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D)A.提高师德认识B锻炼师德意志C坚定师德信念D培养师德行为习惯9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A)A.廉洁从教B依法执教C爱岗敬业D热爱学生10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是(C)A.主体性标准B善的标准C人的全面自由发展D学生的需求为标准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什么是他律?什么是自律?师德修养时,如何将两者结合?
答:他律是指道德主体在接受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其意志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驱使,把追求道德之外的目的作为行为准则。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能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具有自律性的人往往不受外在环境和因素的干扰,依靠道德信念,凭自己的良心追求道德目的和道德境界。他律和自律是师德修养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但二者又有相互关联作用。这种关系表现在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坚持以他律为基础和前提,以自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和自律的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和自律关系的意义。第一,他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外在动力。第二,他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第三,师德修养重在自律。(2)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