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上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份量,切忌平淡无味的问题罗列。一般来说,对问题不应设定某一固定答案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要给学生留够充分的思考、讨论、表达见解的时间,让学生得出答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桥之美》是一篇说明性小品文,文字优美,观点独特,用怎样的问题带领学生去学习呢?笔者在上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2、在不同的环境中,桥有怎样的形式?这样的形式美吗?第一问非常简单,学生会寻找到书中的原句: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这是作者独有的审美方式。第二问能让学生进入思考的状态,因为有着不固定的众多答案,同时又能引领着学生不断寻找书中的美点,脑子里组织着语言。因为有了准备,学生的回答非常的精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多媒体只能是辅助教学,不能让哪些飞来的答案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3、情境与兴趣的关系情境是兴趣的前提和基础。“学习是一个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而创设多媒体语文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前提和基础。
2
f兴趣是求知的先导,也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创设多媒体语文教学情境不是为了创设教学情境而创设,而是要始终围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展开。从课文导入情境,到创设课文内容问题情境,再到巩固课堂内容情境,无不体现“图文并茂、声情融合、动静结合”的形象教学环境。这种把纯语言知识与实际情景密切结合的教学方式,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创设多媒体语文教学情境要寓教于乐,寓教于趣,既要立足于学习兴趣、着眼于学习兴趣。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这样一篇课文《致女儿的信》,书信体不像小说能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在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在导入时用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及图片导入,学生们对这副画面太熟悉了,对画面体现的“爱情”这一话题充满了兴趣,学生的兴趣在一开始就被激发出来了,并且贯穿整个课堂。4、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对于只有一支粉笔一张嘴,一个教案一本书的“四一居士”语文老师来说,多媒体技术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革命。当多媒体飓风盛行之时,许多老师迷失了方向,彻底的抛弃了传统教学手段,滥用多媒体。其实传统的教学手段中也有许多的精华。教师能用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