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为《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的新名词》的文章中建议:在一个企业中应该有专人负责管理风险,即在企业内部应该有一个全职的“风险管理者”5。1963年梅尔与赫斯奇的《企业风险管理》和1964年威廉姆斯与汉斯的《风险管理与保险》是理论界真正进行风险管理学系统研究的重要标志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作者对相关的风险管理概念进行了阐述6。书中定义风险是实际损益结果与其期望值的偏离,是在给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7。在2001年Shimpi在其著作《整合性公司风险管理》中就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财务长与风险管理人、众多个别风险与整合风险等方面风险管理效果进行了论述8。2003年Doherty在《I
tegratedRiskMa
ageme
t》中主要论述了各种创新型避险工具的运作与风险分析9。2008年,HWyCha
gMoo
和Mi
You
gKim在《A
ewframeworkforglobalexpa
sio
:Ady
amicdiversificatio
coordi
atio
DDEmodel》文中,为全球化扩张构建出了一个新的框架,即一个充满活力的多元化的协调DDC的模型10。说明了企业在功能性活动的价值链水平的全球化扩张,用该模型解释了企业实行的全球化扩张行为,并找出扩张可行性的策略,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提高全球化的竞争优势。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对风险的解释是风险是可以测定的不确定性11。李秀芳在《中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研究》中认为风险是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12。我国的学者卓志及魏华林在各自编著的《保险经营风险防范机制研究》13和《保险学》14中对风险给出了相似的定义。
2国内的研究现状我国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较晚八十年代初期,我国理论工作者开始向国内介绍风险问题。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分析,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处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行为15。在单变量模型研究方面2001年吴世农、卢贤义分别选取了70家ST公司和非ST公司的21个财务比率研究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16。在多变量研究方面周首华等人借鉴Altma
的研究成果,在Z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现金流量指标,另外配对的31家非破产公司,建立了F分数模型17。其准确率高达70,但他们的研究对象不是中国的证券市场。2000年高培业等以深圳非上市企业1997年底财务数据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研究18。卫建国、唐红则通过Z模型在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Z模型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中具有一定适用性,但其临界值不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