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的中国之路
无印良品最初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95年一家香港公司(JBI)在中国内地对25种服装和鞋类产品抢注了“MujirushiRyohi
”和“Muji”两个商标,“MujirushiRyohi
”即无印良品,而“Muji”为无印良品在海外市场用的商标,这使日本无印良品在中国不能合法地销售这25种商品。由于无印良品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服装销售额一般占其专卖店总销售的40左右,商标权的问题使得无印良品在中国发展受到很大影响,自从2005年7月1日在上海开出在中国的第一家店以来,迟迟难有进展。直到2007年12月,无印良品在北京与这家香港公司进行的无印良品商标权诉讼最终获得胜诉,这才扫清了无印良品在中国内地开店的障碍。08年1月10日,无印良品上海正大广场店开业,面积达800平方米,销售的产品种类达到2400余种;2008年3月7日,无印良品北京首家专门店于北京西单大悦城开业,占地面积为372平方米。2008年6月20日,北京华贸的中国旗舰店开业。自此,无印良品进入了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期。
显然,和许多国际一线品牌一样,无印良品进入中国大陆市场采取的是典型的辐射式布点策略,先占领京沪这两?中国南北市场制高点,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周边市场的强力辐射和影响。相信无印良品一旦在北京和上海站稳脚跟,下一步的目标将是对周边二线发达城市。近年来,日本服装企业纷纷把中国市场列为重点开发目标,积极拓展中国市场。但目前总体情况来看,日系服装品牌在中国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市场表现远不及一些欧美品牌。许多日本时装品牌在中国市场依然处于痛苦的市场培育期。
在解决了商标权的问题之后,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价格偏高。
为了有效降低制造成本,无印良品中畅销的编织品100在中国生产、服装类70产自中国,还有20在日本生产,其余10由亚洲及其他各国生产。在中国服装类的生产均采取OEM方式,既保持了经营的高度灵活性,又减少了投资成本。
无印良品在日本本土采取的是低价策略,可是到了中国市场后,却面临价格偏高的难题。虽然无印良品的许多原材料和加工都在中国,但是协议规定所有生产的东西必须全部出关,上
f海店的价格甚至比日本还高出2530%。再考虑到中日两国的人均GDP的巨大差距,中国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存在一定困难。通过对大众点评网(上海站)统计,前100位无印良品的顾客对该品牌的评价显示:对产品存在好感的顾客高达86,而认为价格偏高或性价比偏低的顾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