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近现代建筑保护与利用
作者:张俊东来源:《中国房地产综合版》2016年第09期
随着社会各界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意识的增强,近现代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而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近现代建筑的保护问题也得到更多的关注。这些建筑除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之外,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使用价值。本文仅就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
1严苛的保护影响利用
近来,随着社会各界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建筑遗产保护的预期越来越高。一种呼声是希望所有具有人文价值的近现代建筑都能够采取博物馆式的保护模式,要进行极为严格的保护,建筑功能要以展示为主,仅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开放;另一种呼声是要求全面恢复建筑原有的、最初设计的使用功能,并恢复到原住民的使用状态。
这对于大多数的近现代建筑显然是不适用的、不切实际的。依照国际惯例,博物馆式的保护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具有高度历史人文价值的建筑,如珍宝式的国家级文物等。这类建筑采取极为严谨细致的保护手段使其保持本来的风貌或现存的状态。保护的意义远大于利用,并且严格控制建筑的维修,对于维修材料、工艺技术的要求几近苛刻。但这种模式有其局限性,由于用途和使用负荷受到限制,一般来说也就很难带来高额的经济回报。要确保建筑的有效保护,就需要额外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以维护。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而言,很难拿出大量的资金维系这些保护项目,因而这种保护模式只适用于极少数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建筑。原住民的问题实现起来就更困难了,很多近现代建筑,尤其是各国租界中的居住建筑,当时是达官显贵、遗老遗少、寓公、军阀的住宅等,应该说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这种人员构成与现今的社会形态是不相容的,历史也不可能重演,因而要这些近现代建筑恢复到原住民的状态是无法实现的。
2过度利用危及保护
一部分近现代建筑的所有者,只重视建筑的使用价值,忽视了建筑珍贵的历史、人文价值,随意对建筑进行拆改、超负荷使用,影响建筑保护甚至损坏建筑。一是为了实现所需要的使用功能,对建筑进行过度改造,损坏原有风貌,如为了实现大开间,将原有的木结构改为砖混结构,改变了建筑的结构形式;为了对外经营,将原有的外檐窗改为对外敞开的门,破坏了建筑原有的立面布局,甚至影响建筑的结构安全;为了增加使用面积,在屋顶、露台搭设违章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建筑,改变建筑形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