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充分地揭示我们制度的各个决定性方面经济、社会政治和道德方面的人道主义性质”。
第一,对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否定,主张进行“根本改造”。在谈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时,戈尔巴乔夫指出,改革的出发点是“从上到下”彻底地改造社会主义。必须指出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高度集权体制对于当时苏联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发展科学文化,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特别是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曾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几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只字不提,并加以全盘否定,声称要“根本改造”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企图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来取代。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既搞垮共产党,又摧毁了社会主义制度,使苏联走向了“亡亡国”之路。
第二,否认马克思主义,“彻底革新”苏共,改变党的性质。1989年12月,苏联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颁布命令,全面取消高校向学生讲授“马列主义”课程。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通过了一系列决议,不再提苏共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只强调苏共的“目标”是“人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不再提苏共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只提利用其他“进步的社会思想的成果”不再提苏共是工人阶级政党,而强调苏共是“代表工人阶级,所有劳动者利益的党”,或称苏共是“自治的社会政治组织”,是“志同道合的共产党的自愿联合体”。同时,苏共宪法第6条被肆意修改,其实质是取消了苏共的执政地位和作用。此外,为了“革新”苏共,戈尔巴乔夫大批撤换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例如,1988年9月,苏共中央特别委员会撤换了葛罗米科等5位老资格领导人,他们分别被解除政治委员或中央书记的领导职务。
第三,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改革政治体制。1988年,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的报告提出,十月革命后形成的政治体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应该实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在“三权分立”的思想指导下,苏联开始改革苏维埃制度,实行西方的议会制度此外,苏联开始实行总统制,用总统委员会来取代苏共中央成为国家大事的决策中心。另外,戈尔巴乔夫通过修改苏联宪法,倡导“苏联公民有权结成政党”,苏联共产党与其他政党以及各种社会团体一样,要“通过选入人民代表苏维埃的代表”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第四,否定公有制,鼓吹“非国有化”和“私有化”。在经济体制上,戈尔巴乔夫认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