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定位和自我认知每个大学生对自身都应该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摆正自己的位置,相信自己的实力。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时候,在用人单位面前缺乏勇气,对比较有把握的事情总是不敢大胆接受,尤其是对一些自己向往的高职、高薪的单位缺少竞争的勇气,从而丧失理想的就业机会。当代大学生在自我认知、自我了解方面不够深入全面,具体表现为忽视职业生涯规划,自我定位模糊。
f2O05年《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的现状》调查中,514%的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还有176%的人只有35年的规划。在“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你喜欢或者与目标工作相近吗”一题中,有366%的人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光4%的人“找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有26%的人“是经过考虑和挑选才最终确定”的。在另一道题“你毕业多久之后就重新换了一份工作”中,有23%的人回答在短短半年内就换了工作;在1年内跳槽的占183%;两年内换工作的人占24%;只有25%的人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超过3年。这种普遍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的不足和缺失,必然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盲目无措,备受挫折。二、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产生的原因据了解,绝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并不了解职业规划的性质,因而更不会了解职业规划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并没有引起社会、学校、家长,甚至是学生本人的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了这一发面的残缺,甚而空白的状况。1、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国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不到位,教育方式单一。国家教育部门在校学校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引导或职业培训的力度不够;学校也没有在这些方面投入财力、物力。导致职业规划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教育形式,就算有些学校看到了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大学生职业生
f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而且,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局限于课堂的黑板和案例分析。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缺少联系实际和个性化指导,学生参与性不强,局限于表面文章,成效不大。2、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重视程度不够社会用人单位和学校教育以及家庭的原因导致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淡薄。随着我国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就业由分配式向自主择业转变,学生人数激增,升学和就业压力增加导致了学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过分重视,因而忽视了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