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全篇熔写景、叙事、抒情于一炉,表面上句句记山水,实际上句句记亭,句句记太守。作者把自己的欣慰和悲苦之情,含蓄、巧妙地蕴藏在对自然风景的描绘和游乐气氛的渲染上。(2)全文以“乐”字贯穿始终,各部分都紧扣主旨,层层深化,逐步推进。(3)文章结尾,作者用“醉能同其乐”画龙点睛,点明“醉”与“乐”的统一关系,从而完成了文章主旨的表达。文中说“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你认为“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更在乎一州之百姓。作者的乐,真谛在于与民同乐。(4)本文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展示环节】根据讨论环节进行。【拓展】1、如果给每一段加上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中都有一个“亭”(醉翁亭)字:点出亭──亭外景──亭中宴──离亭归如果小标题中含有“乐”字,该怎样归纳呢?山水之乐──赏景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醉归之乐(或自知其乐)2、回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比较欧柳各自的胸怀意趣。【检测】一、基础知识。1、请同学们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亭”有关的诗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文学常识填空。①《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朝文学家、史学家。他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这篇文章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②《醉翁亭记》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写景和抒情自然结合。3、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环滁()琅琊()()饮少辄醉()酒洌()岩穴瞑()......弈者胜()阴翳()觥筹交错()提携()....4、翻译下列句子。(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译: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译:宴会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3)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醉了能同大家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二、阅读理解。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