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导学案《醉翁亭记》
备课人:吴翰生审核:初三语文时间:2018912学生:
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3.背诵全文。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第一课时【知识链接】一、知识储备1了解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2简介背景:庆历5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但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办事。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之中。第二年,写了本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这有点自嘲的意味。二、诵读1试读课文,圈点字音。滁()壑()琅琊()()潺()酿()僧()辄()伛偻()()霏()暝()洌()蔌()觥筹()()翳()弈()朝()而往射者中()要求:边读课文边圈点生疏字和多音字。2互读课文,找出不足要求:听读,同学要找出朗读同学在字音和节奏上的错误。并给予更正。3指名朗读,师生纠错要求:注意倾听,读后纠正朗读同学的错误。4默读课文,初知文意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同时边读边用用规定的符号画出不会翻译的词语和句子可请教小组成员释疑。5赏读课文,感受情景要求:根据课件上的图片,感受文章所展示出来的情景美。6美读课文,把握情感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二、翻译课文:1、借助注释,自主翻译。要求:逐字逐句翻译,标出疑难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要求:交流后,记下疑难。3、师生交流,合力攻坚。要求:翻译完毕后,各组提出本组未解决的疑难,师生交流。44、教师验收,巩固难点。提示:教师提问重点词句(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其它重点词语、特殊句式、重点句式等)5、一读一译,求准求畅。要求:解决疑难后,找同学一读一译。积累文言知识一、解释红色的字词。①环滁皆山也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③饮少辄醉④醉翁之意不在酒⑤云归而岩穴暝⑥至于负者歌于途⑦杂然而前陈者二、一词多义①归:②乐: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山水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