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7、醉翁亭记(教师用)
【学习目标】1、了解文中“而”的作用,“然”的意义。2、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体悟作者“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学习重难点】1、理解段落层次,把握文章中心。2、体会欧阳修的山水游记,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的特点。【知识链接】1、再说“记”。“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它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类似的文章有:《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桃花源记》等;类似的古文文体还有:“铭”(《陋室铭》和“说”)(《马说》《爱莲说》。)2、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他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诗人,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3、写作背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是因为什么事而“谪守巴陵郡”的呢?是”因为他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这次改革,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至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滁州偏僻,穷困,而作者以自己的政绩和才能使滁州人民乐于山野之间,因此作者常常寄情于山野之间。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而又自得其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如诗如画,是一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文章。【预学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