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唐诗英译意象翻译研究摘要:唐诗是中华文化的明珠瑰宝,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诗人借助一些意象用诗歌的形式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志趣。可以说鉴赏和评价唐诗的思想价值主要是从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入手,通过细致分析领会意象的寓意,体味出意象所传达的丰富内涵和诗人的内心感受。本文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出发,通过对孟郊的《游子吟》两个英译本的分析,来说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唐诗英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文化语言学;唐诗;意象1996年,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garybpalmer)出版了他的专著《文化语言学理论构建》(”towardatheoryofculturalli
guistics”)(palmer,gb,1996)1帕尔默借用了认知语言学的精髓意象作为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基础,结合人类语言学的三大传统,即波厄斯派语言学、民族语义学及会话民俗学,构建了文化语言学。本文通过对孟郊的《游子吟》两个英译本的分析,试图探讨其对于唐诗意象翻译的解释力。一、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核心理论意象帕尔默认同文化研究中的三大传统的优点并用认知语言学弥补他们的不足,构建了文化语言学理论。意象是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精髓。同时,意象和文化密不可分,意象是特殊的认知模式的实解,这些认知模式大部分是由文化构成的。而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它是人们传达文化和意象的载体,意象、语言和文化三者的关
f系构成了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核心。文化语言学试图利用各种相关的意象概念去探寻原语的使用,并且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原语,因此,所有的意象都是由文化构成的,由于各种不同的意象因视角不同、场景不同、范围不同、情感价值等种种不同而相互区别,所以当某些情景或对话模式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时,不同文化或社会背景下的人们便会对本就各有特点的意象有不同的理解。虽然不同的语言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然而人类的语言却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恰恰构成了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基础。诗歌离不开意象,诗人一般是通过客观景物来寄寓自己的情感。然而,自然界的山山水水是没有情感的,当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中,这便产生了意象。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的有机结合就是意象。意象的形成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它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所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同一国度同一民族对客观事物所寄寓的情感有共同点。这就是本文对帕尔默文化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