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中心和国际旅游集散地,造就了这两个城市成为与亚太区域乃至世界主要经济体联系最紧密的地方。
(二)带动强优产业集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强优产业集聚,强优产业集聚
产业发展决定保税需求。但是,保税在服务于产业的过程中,又反作用于产业,会影响产业的发展和结构升级。自贸区是外向型
经济聚集区,是紧密联系世界经济发展的窗口,对世界科技创新十分敏感,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加快产品由低值形态向
高值形态过渡中起到不可替代作用。例如,我国与新加坡合作建立的苏州工业园,成功引进77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达121项,
发展半导体产业、光电产业、汽车及航空零部件配套产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科技产业集群。新加坡利用本身自由经济政策,
1
f引进了跨国公司5000多家,其中1800多家在新加坡设立了办事处或东南亚地区总部。为鼓励国内外投资者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
工艺,新加坡自由港创办科学技术园(如肯特岗新科技园区),为从事工业研究和开发提供各种方便和优待,为企业接受世界新科技挑
战,推动产业创新提供很好平台。
(三)带动加工贸易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快速增长带动加工贸易发展,
借鉴世界自贸区的发展经验,我国保税体系经过20年的实践,逐步改变了原来单一功能的保税模式,转向集贸易、生产、服务于
一体的综合型保税模式,在出口加工区也扩展物流保税业务。1965年,世界上第一个以出口加工区命名的我国台湾的高雄出口加工区,
重点发展电子工业、家用电器、仪器仪表、汽车制造配套和电视机等行业,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并将产品分销到世界各地,扩大了进出
口贸易量,同时也带动了港口物流经济的发展。台湾高雄的经验做法,后来被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的许多国家所采用,如韩国、菲
律宾、印度尼西亚、哥仑比亚、巴拿马、约旦等国的出口加工区都是参照高雄经验发展起来的。
(四)带动国际物流业的发展,促进国际海运中心形成带动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发展国际物流可以带动航海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对造船工业、海陆联运及码头装卸产业的带动作用特别的明显。我国香港地区素
有“自由港城”之称,利用自由经济政策,所有外国商品可以免税自由进出,市民可以自由居住,各类资本也完全自由流动,外国资
本可以在任何行业进行投资,不受限制,与香港本地同行一视同仁,自由竞争。因此,香港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航运中心、物流中心、
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之一。“香港模式”已成为韩国、日本、泰国r